News Center

新闻资讯

实验室无菌技术入门:从洗手到移液的12个关键细节

2025-6-21    来源:    作者:洁美瑞(中山)净化工程有限公司  浏览次数:65

1. 手部清洁规范:7步洗手法与消毒剂选择

洗手步骤:使用抗菌洗手液,按掌心→手背→指缝→指节→指尖→手腕的顺序揉搓至少40秒,流动水冲洗后无菌纸巾擦干。

消毒剂选择:推荐70%乙醇溶液喷洒手套表面(易燃环境改用异丙醇),避免含氯消毒剂残留影响细胞活性。

2. 手套穿戴与更换标准

材质选择:优先选用无粉丁腈手套(防化性能强)或乳胶手套(触感灵敏),避免PVC材质透气性差导致的汗液污染。

更换频率:每操作2小时或接触非洁净区物品后强制更换,破损时立即丢弃。

3. 工作台面消毒流程

预处理:移除非必要物品,清除可见污渍后喷洒70%乙醇,静置1分钟。

擦拭方向:单向S形路径擦拭,避免重复污染,重点处理移液器放置区与培养瓶接触区。

4. 生物安全柜预操作检查

开机程序:提前30分钟开启层流与紫外线灯,确认HEPA过滤器压差正常(≤50Pa报警阈值)。

物品摆放:按“洁净→半污染→污染”分区摆放,操作区保留30%空间保障气流循环。

5. 移液器防污染操作

吸头选择:使用预灭菌独立包装吸头,拆封时仅撕开尖端侧,避免手部接触内壁。

防气泡技巧:吸液时保持移液器垂直,排液时贴壁45°缓慢推出,避免液体飞溅。


6. 培养瓶开启与封口规范

瓶口灼烧争议:在Ⅱ级生物安全柜中无需火焰灼烧(气流保护),开放操作台需短暂灼烧瓶颈(<3秒)。

螺纹盖操作:旋开瓶盖后倒置于洁净区,避免内壁接触台面。

7. 液体转移禁忌与替代方案

禁止倾倒:液体灌注易产生气溶胶污染,需改用移液管定量转移。

气密连接:大规模培养时使用无菌导管接头(如Luer-Lock),减少开放操作。

8. 移液器灭菌与维护

高温灭菌:可拆卸移液器部件(如活塞)121℃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,校准后使用。

日常消毒:非灭菌移液器表面每日用75%乙醇擦拭,重点清洁刻度调节旋钮。

9. 意外污染应急处理

液体洒漏:立即用含0.5%过氧乙酸的无纺布覆盖10分钟,清理后二次消毒。

手套污染:脱除手套前用乙醇喷洒外层,内面朝外丢弃至生物危害垃圾桶。

10. 操作后清洁与废弃物管理

台面终处理:移出所有物品后,依次用清水→乙醇→无菌水擦拭,紫外线照射30分钟。


废弃物分类:锐器(如玻璃吸管)投入专用耐刺穿容器,生物废液需121℃灭菌40分钟。

11. 个人防护装备(PPE)穿戴要点

实验服选择:袖口、腰部需弹性收口设计,避免松散织物接触操作区。

口罩佩戴:在开放台操作时使用N95口罩,降低呼吸道微生物扩散风险。

12. 环境监测与记录

沉降菌检测:每周在操作区放置TSA琼脂平板(暴露30分钟),培养后菌落数应≤1 CFU/皿。

记录要求:详细登记消毒时间、试剂批号及异常事件,便于污染溯源。

 上一篇: 没有了!
在线客服

18933310257

0760-88896357

502438592@qq.com

502438592|851511233

关注我们

关注我们
TOP